1、判断题 陆九渊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
A.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这是因为
①大地产制的存在?②政治上普遍出现的独裁局面?③英美等国的经济或军事侵略
④独立后的拉美国家普遍建立了共和国?⑤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出现民族民主运动原因的再认再现能力。通过再认再现可知①、②、③都是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原因,④普遍建立了共和国不是革命的原因,⑤与历史不符,拉美独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包涵⑤选项错误,正确的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根据联合国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分别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国家与最穷国家的人均GNP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0年的60:1,1997年又进一步扩大到74:1。上述材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些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恰当例证
①“科技革命与经济结构”②“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
③“当代和平与发展问题”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反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说明能力。材料中未涉及科技革命和三大产业关系的变化,因此排除①。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应该体现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材料并未充分体现,排除②。从题目中“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这一信息可以说明③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不均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因此④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根据三部法律文件涉及的相同内容可知小明最可能研究的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涉及到五大自治区成立的时间问题;B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民族自治的内容。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是重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其他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如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者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是指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而这种转变是与明末清初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关,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这样背景下出现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A的表述符合题意;B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明清儒家是对先秦的儒家学说批判继承;C不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弊端的信息;D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