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周恩来评价1953年选举法时说:“在我们的选举法里,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就不能讲平等。例如,对工人、农民就不能平等,她们虽然都是劳动阶级,但工人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她的代表比例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比农民多……但这是合理的、正确的。”这段话说明1953年选举法中关于代表比例不同的目的是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B.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律保障
D.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1953年选举考查学生对国家性质的认识。在选举上工农阶级不同比例的规定的确是不完全平等的,但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我们对国家政权性质的认识。只有规定不同的人口比例,才能保证不同阶层代表的合理比例,特别是保证工人阶级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占相对多数。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纺织业、采矿业是当时最大的两大工业? ②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仍然没有形成 ③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④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该文章表明经济全球化
①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②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③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④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 ]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 “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ABD;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周代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这一政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
A.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C.天人合一
D.敬天保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释读材料。两段材料谈的是一个观点,即夏朝和周朝的统治都是“受天命”,也就是材料论及的核心和主题,即统治者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因此B的选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是天与人的关系,偏离材料主题;材料中没有“敬天保民”的内容,排除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