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长水草的沼泽),不可以为天下王。”
——引自《管子》
材料二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毒鱼鳖,置阱罔(网),到七月而纵之。……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搏兽者,杀之。”
——引自湖北云梦出土秦简《田律》
材料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
——引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初,(东汉)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而浚仪令乐俊上言:“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地名)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引自《后汉书·王莽传》
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有何具体规定?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造成黄河水患的原因是什么?
(3)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不能保护生态资源,就不能治理好国家。材料二实施了材料一的思想。规定在一定的季节内不得砍伐树木,堵塞河堤,捕捉动物。
(2)因发展经济而放松对山林河泽的保护;人口增加,导致过度垦殖;水利失修。
(3)我国古代统治者就赶不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列入治国方针。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是造成两汉黄河多次泛滥的人为因素。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重视环境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把历史的问题与现实的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现实服务宗旨。要解决本题考生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其次结合题目的试题设问,从材料里找出答案,最后明确材料之间的关系,由一个主题串联起来。因此,要围绕该主题展开思维,第三问的“启示”出就容易答出,只是围绕主题展开,言之有理都可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欧盟的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史实,联系教材可知,自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了,而BCD三项内容都旨在协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但不是其开端,答案为A。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教小,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全面准确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20 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为根本推动力的是:
[? ]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初期,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原因是(?)
A.打破美苏核垄断
B.发展核能源
C.保障国家建设
D.维护国家安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遭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威胁,发展“两弹一星”可以有效地加强国防能力,为国家建设提供保障。A 、B、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选C。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时 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2002年
“银河”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高性能计算机开饭应用的重大突破
2003年
“神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