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国家政权还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因此1954年宪法才将国家性质作此表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反映孔子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启发式教学,故选B。
点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继承三代学校教育,并进行创造性改革,对人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孔子教育思想的智慧,在今天也是值得人们去汲取的,它对于改革现代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有启迪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指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贾思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 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统计表(1867—1892年)(资料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

材料二 郑观应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原夫欧洲各国,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若有商而无工,徒弃己利以资彼用而已。即今力图设计,切勿薄视商工。……张謇在《代鄂督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摘编自《张之洞评传》
材料三 1922年爆发棉纺织业危机,大生纱厂危机严重,当时政府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初经济恐慌中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不成,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傅国涌《大商人》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67—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走向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4分)
参考答案:(1)趋势和原因:①总量迅速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获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和传统纺织业在列强侵略下破产,近代纺织业没有壮大起来,西方商品市场迅速扩大。②华南所占比重最大,但增长慢,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华中、华北和东北所占比重小,但增长迅速,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其原因主要是列强最早打开了东南沿海的大门,倾销纺织品;中国近代纺织业最早在东南沿海兴起,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列强侵略逐渐深入中国内地。
(2)经济思想:相同:倡导发展工业、实业,提倡“实业救国”。
不同: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
作用: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国家权益;冲击着原有重农抑商思想。
(3)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引发棉纺业危机;在危机中政府没有作为;中日纱厂竞争拖垮大生;寻求国外资金未果。政府应在经济发展中做企业的坚强后盾,给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演变,以此考查考生的概括、知识迁移和比较能力。(1)题中的第一小问主要看表格的构成,由时间、地域和总量构成,因此在分析趋势时要结合时间分析在量上和地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小问回答原因要从外国和中国两个因素来回答。(2)题中的第一小问需要找比较点,结合材料可知二者在方式、目的有异同;第二小问要从国家利益、经济和思想入手。(3)题中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与时代背景回答;第二小问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辅助作用。
点评: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墨攻》的时代背景已经是春秋战国了,不存在学在官府的问题,墨家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不可能无法办私学的,D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命题角度有:(1)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比较,要求学生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诊断属于哪家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根源;(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剧烈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综合这些变化,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也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的老师,其思想与法家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荀子思想中的法家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