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2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4)高祖皇帝罢丞相后,明成祖为解决政务繁忙问题,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特点是什么?(1分)
(5)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分)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4分)
2、选择题 孔子周游列国,企望推行自己的主张,却遭冷遇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的学问太深奥,各国统治者无法接受
B.孔子政治上的保守主张,不适合当时社会大变革
C.孔子是个顽固派,要求维护周礼
D.孔子“仁”的学说,诸侯国国君无法接受
3、选择题 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的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4、选择题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高皇帝”是指( )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明太祖 D雍正帝
5、选择题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有( )
①郡县制度 ②刺史制度 ③察举制度 ④皇帝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