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8年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1)据材料1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2分)
材料2: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2)根据材料2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3: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为“厦门的后花园”。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4)对比材料1、3,回答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意义何在?(2分)
参考答案:
(1)趋势: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2分)
(2)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2分)
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2分)
(3)史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2分)
障碍:岛内主要是“台独”势力;国际上主要是国际反华势力。(2分)
(4)变化:由台海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直接联系的桥梁。(2分)
意义: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也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等信息可以直接归纳出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即: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这一变化说明大陆方面主张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表现:从材料二中文字内容直接归纳出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即可,如:“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其原因所在。如:“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两岸人民各自或共同维护台湾主权的史实即可,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障碍: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4)变化:对比材料一、四内容可明显看出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即由台海(两岸)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两岸)直接联系的桥梁,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斯特拉斯堡发表的关于欧洲前途的著名讲话中提出,欧洲的真正统一意味着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复是现在这样的苏联,而成为俄国。…这个提法只是一种历史的预见”。能够证明戴高乐历史预见的事件有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德国统一③苏联解体?④欧盟东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同学要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小论文,他所搜集的资料中有下列关键词句:“心灵的转向”、“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知识的对象是善”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
己”“美德即知识”与题干中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知识的对象是善”相符,故B项正确;A、C、D
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
A.儒、道、法、墨
B.道、儒、法、墨
C.儒、法、道、墨
D.道、法、儒、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南海深秋之夜,面对周恩来等人的疑虑,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请问“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指的是什么事情?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C.中国加入国际联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