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 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 C的两大核心问题——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之间的均衡发展作出相当大的努力。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美国《时代周刊》为克林顿的讲话所作的注释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是由一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就目前和将来而言,这个强国就是美国。”
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由美国这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是不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
参考答案:(1)表明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恶性膨胀,正在利用冷战后的战略机遇竭力营造一个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
(2)美国是世界强国,但并不善良。它为了本国利益曾多次发动侵略别国的战争,到处挥舞“人权”大棒,干涉别国内政。美国的所作所为证明,美国不仅不能成为“国际秩序和安全”的最好保证,恰恰相反,美国的称霸野心,破坏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
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应该是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显然是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反映,反映了美国的国家性质。第(2)问要坚持历史、全面的观点,既要分析美国不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保证的原因,又要指出其危害性及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六七时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促成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
1欧盟的建立?2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兴起?4苏联的解体
A12? B23? C13? D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阔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并成功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它与近现代的政治法律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第一等级:500 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300 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以担任执政官及其他一切官职(司库除外)。第三等级:200 麦斗以上称为“牛扼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1)材料一划分公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有几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写出这几种社会群体。这样的事实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治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4分)
材料四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文献的历史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按财产多寡划分。(2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2分)
(2)群体:未成年人、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2分,写出两个即可)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缺陷,雅典民主范围是有限的。(2分)
(3)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文献:《权利法案》(2分)
(4)地位: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2分)
本题解析:第(1)问,前半问,先从材料中提炼其依据:财产权(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后回答其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后半问,说明财产限制被取消,说明了民主制度的完善;第(2)问,首先要清楚在雅典享有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所以除成年男性公民以外的其他人就没有公民权,这些人包括未成年人、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第(3)问,国王依然存在且有不利国家大事对应的应是君主立宪政体,最早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英国,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第(4)问,结合课本叙述回答《临时约法》的地位即可,《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点评:?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方法:首先是读,这是解题的前提。先读所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一般的材料题信息量大,比较耗费时间,如果一上来就盲目地先看材料,对材料的意思大概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再看问题的设置,就会发现已获得的与问题相关的指向性信息不够明确、充分,这样就得回过头再看材料,这种习惯很浪费时间。合理的做法是不妨改成先按顺序,快速地把材料题题的几个问题读一遍,知道了问什么,然后再有准备地去材料中“挖宝”。同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往往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其次是找,这是解题的关键。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设问,但都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么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进行设置,要么是它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回答或确定大方向。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从材料与课本的链接处找出相似点。只需确定了材料与课本某方面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但是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的环境,千万不要自顾自地表演,而忽略了材料要求。最后是答,这是解题的归宿,答题时要注意看分数,低分值的一般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分值大的则要深入分析,详加说明;落笔时文字表达要言简意赅,用语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书写答案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