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2020-08-06 02:26:1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习俗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①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均可得出,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表格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回答: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点,这类题要求平时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一个牢固的掌握。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2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4)高祖皇帝罢丞相后,明成祖为解决政务繁忙问题,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特点是什么?(1分) (5)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分)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4分)
参考答案:
 (3)措施:①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频繁任免丞相,任用布衣为相;②唐朝实行三省制,分散相权;③北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权,三司分割财权;④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8分) (4)制度:内阁制。(2分)特点:可协助皇帝票拟。(1分) (5)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1分)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分)时代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2分) (6)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二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3分)
参考答案:(1)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2)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1)根据材料一“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是“得赋敛”。可知,受封王侯的权利,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就是导致中央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威胁中央。 (2)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依据材料找答案,答案就在材料中,本问较容易。根据“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可知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根据“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可知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根据“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可知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是王国与汉郡无异。即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王国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