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指导新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在此,康有为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
C.变革社会风俗,使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
D.要求政府“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题中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中国的男性长辫与机器推广(先进生产力)不相容;中国的宽衣博带、长裙雅步等风俗与万国竞争的现实世界不相容。所以,变革服饰等社会风俗是为了“趋于尚同”,即使中国与世界近代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相融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下列属于欧盟建立背景的是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B.美苏争霸威胁各国安全
C.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
D.亚太经济一体化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体化进程也进一步加速,欧盟成立。故选A。B项错误,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不复存在;C项错误,多极化是个发展的趋势,尚未最终建立;D项错误,亚太地区至今并未实现一体化。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在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提上了议事日程。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盟是现在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是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代表。它的出现,使得欧洲由原来的经济性组织发展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所以二者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点评:还可以考查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OECD首席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曾说: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人力仍然是主要生产力的时期,没有人能够否定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全面繁荣,同样意味着收入的大幅提高。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以1992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占世界GDP十个强国比重的28.6%;而美国以110亿美元的总量只占全球GDP比重的不足5%。”
材料二?日本学者杉原薰(Sugihara Kaoru)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曾至少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年时,中国GDP雄踞世界第一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指的是什么?( 2分)试从政治、经济、对外关
系上分析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北大西洋的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3)“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
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试以中国为例,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参考答案:(1)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欧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西欧内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2)西欧资本主义列强对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2分)原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3)①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②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回答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依旧领先世界的原因,可以从中西方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2)结合材料二中文字内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可以明了“北大西洋的胜利”是指西欧资本主义列强对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找出其原因所在;(3)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对外开放和国际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
点评:材料通过对世界近代经济的发展中心转移的分析来说明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政治和世界格局的紧密联系,可以说经济的发展是世界格局重新分化组合的根本力量。近代欧洲也正是凭借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使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确立和加以稳固,从而实现了其对世界的殖民统治。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要通过经济振兴改变世界格局仍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探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