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别肠转如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可知这应为西方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后,其快捷的特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本题应选A项;其他三项的表述题目中均未涉及,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
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
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C.它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近现代历史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一直是自然经济,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发展差距。“穷国”的根本出路在于
A.不参与全球化
B.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采用武力方式解决
D.寄希望于发达国家政策的调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在词中吟咏的“一桥”建成于
A.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涉及的“一桥”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