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下图),这则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 ]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服饰是时代的镜子,刚刚结束君主统治的民国初年的北京,看上去像个光怪陆离的服装博览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美服饰的广泛流传
B.排满兴汉思想的冲击
C.官定服饰制度的变革
D.经济收入的迅速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阐述了民国初年的北京服饰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西方服饰传入的影响、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政府政策的调整,其中政府政策的调整是其主要原因。而A的表述不合史实,只是受其影响,且欧美服饰在北京也没有广泛流传;B在辛亥革命前就已经存在,不是变化的原因;民国初年的北京经济整体水平较低,经济收入的迅速提高不合史实,D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小说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为上海档案馆珍藏的1929年6月6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首届西湖博览会照片。在博览会期间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乘坐汽车、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来参观
B.参观博览会的同时吃西餐
C.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博览会开幕式
D.把博览会的情况打电话告诉朋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副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反映了当时人们都喜爱穿的是
[? ]
A.中山装
B.列宁装
C.军装?
D.西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