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把“依法治国”写进我国《宪法》的是在?(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这一修正案,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的道德修养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君子”是保守派;C项正确,材料明确涉及,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即可提现。故选C。D项中的学习知识材料也未说明。
点评:儒家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到了宋明之际,宋明理学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把培养圣人的标准作为人们的道德的追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为民族性格的形成注入了充实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汗带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经济重心所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1?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2? 1960年12月,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僵硬,我们不应该对一个有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材料3?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的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材料4?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回答:
(1).据材料1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尼克松“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原因。
(2).材料2中,尼克松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3与材料1相比,尼克松对新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发生这一变化?
(4).材料3中“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是何含义?
(5).分析材料4中邓小平所说:“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是基于何种考虑?
参考答案:(1).因为尼克松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仇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支持亚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使美国称霸亚洲和世界的企图难以实现。(2分)
(2).表明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华政策出现分歧,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关系的想法,欲通过发展中美关系而影响中国。(2分)
(3).由材料1坚决反对承认新中国转变为材料3表示要采取主动行动使美中关系正常化。原因是新中国发展壮大起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因实力下降而转处战略防御,需利用同中国的和解以加强与苏联争夺。(4分)
(4.)意思是美国还不愿放弃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支持。(2分)
(5).中美两国尽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中美关系的改善既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学生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本题检测内容,是中美关系由敌对时期到解冻直到正常化过渡时期。试题中,关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容易误解为是尼克松个人态度转变造成的。从实质上讲,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维护其国家利益。其背景是,在苏美争霸中,美国力量削弱。也应看到,改善中美关系也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的态度也是积极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