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6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以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孔子传》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孔子是中国远古“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
(2)结合材料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6分)
(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的缔造者。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一理论的提出?(2分)简述其内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的显著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整理六经,对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进行了初步总结。
(2)三民主义(2分);理论来源:理论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社会现实;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中国革命道路理论)(2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西方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并留下一段令人敬佩、发人思悟的师生关系佳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材料二: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位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学园的特点。(3分)
(2)材料一表明,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
(4)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2分)
参考答案:(1)对话式教学,师生在轻松气氛中自由讨论问题;是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重视自然科学(3分)
(2)看重亚里士多德;了解他的特点给予保护和宽容;同时进行正确引导(2分)
(3)尊师但不盲从,敢于追求真理(2分)说明:认为柏拉图 ……(2分)启示:既要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又要独立思考,善于创新。(1分)
(4)创立吕克昂学园,其教学方式称为逍遥学派。(2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学园具有对话式教学、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重自然科学的特点。第(2)问,依据史料内容概括其基本态度,通过史料中亚里士多德的才华出众可知对其的重视,为其解围说明对其的爱护与宽容,且进行正确的引导等。第(3)问,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由“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可知其尊师,又由“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 “更尊重真理”可见其不盲从、敢于追求真理,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即可。第三小问由前面两问分析可得出既要尊师,但也有由独立思考、创新的精神。第(4)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为创立吕克昂学园,其教学方式称为逍遥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实行人治和法制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仁政和道德教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两人都主张“善”,联系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应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只有D符合题意。其它三项都不是对题干的正确把握。
点评:本题的难度在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历史问题。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坚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
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