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直接说明“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进而说明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于一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关系影响巨大,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
A.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涎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点评:欧共体、日本与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不同点
欧共体和日本
不结盟运动
性质
他们虽然都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宗旨
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
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形式
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
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竞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观点,这是孟德斯鸠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妇女的地位及思想观念不断变化,折射出历史的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山东省中学联盟网
材料一?在“前四史”中,专门为妇女列传的,共计九篇,占“前四史”全部三百八十五篇的2.3%。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这又把妇女摒除在政治之外。礼教异常重视女子的“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即所谓“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
⑴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二?艾释黎勋爵在他的演说(1844年3月15日在下院发表)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上酒馆而责骂了她们,她们却说自己已经被训的烦死了:去你的吧,我们还得养活你!也应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⑵ 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出现的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一则离婚案例 上告人张秦氏(年24岁,山西万泉人),被上告人张风巍(年28岁,山西万泉人)。上告人称与被上告人素无感情。被上告人听其奸妇之言,对上告人常行殴打,民国9年3月间,被上告人曾以手掬上告人颈部,以膝抵其胸间,致其受伤。经地方法院调查取证,认为上告人所述属实,准其离婚。
——《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⑶ 材料三中,张秦氏提出离婚的理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2分)
⑴ 妇女地位低下。(2分)
原因:经济不能独立;政治上无权;封建礼教的束缚。(2分)
⑵ 现象: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甚至成为家庭经济支柱;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冲击(2分)
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思想解放,地位提高。(2分)
⑶ 理由:夫妻无感情;丈夫对婚姻不忠;遭受家庭暴力。(2分)
原因: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只能回答成:地位低下。这一点并不难想到。至于地位底下的原因要从材料中找答案。中国古代是父权社会,在父权社会中,中国古代妇女经济不能独立,政治当然上无权;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礼教异常重视女子的“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禁锢了中国古代妇女的思想,特别是思想方面的原因要重答。
(2)英国出现的新现象是指:“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甚至成为家庭经济支柱;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冲击”“也应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了”足以证明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甚至成为家庭经济支柱,经济地位大大提高,既然经济地位提高,政治地位也就必然提高,英国妇女的地位也就提高了。只能说明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连妇女都能参加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甚至成为家庭经济支柱。
(3)上告人称与被上告人素无感情、被上告人听其奸妇之言、对上告人常行殴打,从材料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一定要抓住时间,根据材料的出处《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不难发现是在民国时期,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两个要点是必须答上的。当然妇女地位的提高的根源仍然是因为经济地位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阿诺尔德·汤因比指出:“文明乃是整体,他们的局部彼此相依为命……在这个整体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都保持着一种非常美好的平衡关系。”可以看出阿诺尔德·汤因比认同? (? )
A.国家史观
B.阶级史观
C.英雄史观
D.整体史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文明乃是整体,他们的局部彼此相依为命……”可以看出汤因比上强调的是整体史观,即以全球史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故选D。A项是以国家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认识历史;B项是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分析历史,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C项是强调个人,突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