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3分),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主要思想:材料一是孔子“仁”的思想;材料二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材料三是李大钊反儒家思想。(3分)
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孔子提出“仁”和“礼”,用以恢复社会秩序。
(2)汉初为了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
(3)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的掀起,提出反对旧文化、旧道德。(9分)
本题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本题选取了三则与“儒学”相关的材料,切口较小,而简洁、精要地概述这三个时期不同的阶段特征是答好后半个问题的关键。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塞留斯访华,目睹中国同行在薄弱基础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
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
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
C.中国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世界首创
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是在1965年,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就已制造出原子弹;中国当时只是在国防领域个别方面居于世界前列。故A正确;B表述错误也不合逻辑;C错误;D表述有误。故应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开元、天宝,世皆以为有唐盛衰治乱之界,其实非也。传曰:拔乱世,反之正。欲言拔乱,则必举致乱之源而尽去之,玄宗则安能?彼其放纵淫乱之习,一切无异于前人,特即住之初,承极乱之后,不得不稍事整顿耳。积习既久,终难自拔,则阅时不久,复蹈前人之覆辙矣。
材料2?然唐之宫廷,夸毗之习深矣,帝初非拔俗之流,其安能久自振饬?帝以开元十三年封泰山……车骑数万……名曰登封,实游观也。……帝屡幸东都及骊山,……作行宫千余间,广温泉宫为华清宫……此何异于隋炀帝之所为邪?
材料3?《旧唐书·本纪》栽:“开元二十五年,大理少卿徐岵奏天下断死刑五十八,……二十八年,又书频席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天下必安,虽行万里,不持兵刃。”(此)与贞观史官之矫诬,如出一辙。
——以上材料均引自《隋唐五代史·开元天宝治乱》
请回答:
(1)简要归纳出三段材料的主要观点。
(2)你认为材料1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唐玄宗与隋炀帝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你同意材料3对《旧唐书·本纪》叙述的评价吗?《旧唐书·本纪》为什么要这样记载?
参考答案:
(1)唐朝的衰乱并非始自天宝年间(唐玄宗后期),实际上在开元年间(唐玄宗前期)即有“致乱之源”。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行为与隋炀帝无异。
(旧唐书》记述庸玄宗开元年问的太平盛世有夸大不实之词。
(2)正确,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从渐进到突变,?
唐玄宗前期曾对宫廷流俗进行整顿,但却不能根除,自己电逐渐流俗,“复蹈前人覆辙”。?
(3)大兴土木,到各地游乐。?
(4)同意。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美化封建统治,掩盖阶级压迫、贫富对立的现实。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唐玄宗开元、天宝统治组织材料,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比较三则材料共同点.特别是抓住材料的立足点,即唐玄宗统治自开元年问就已暴露危机,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紧扣材料.抛开教材观点的成见。另外要仔细地体会材料3的中心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梁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
(1)卢梭的政治观点:“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思想。(4分)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曲折性;长期性;暴力性。(3分)
政治用意:期望光绪帝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2分)
(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康、梁主张仿效英、日,孙中山主张仿效美、法。(6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 卢梭的观点;从材料二中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革命的激烈程度等方面归纳特点;从康有为代表 的阶级利益及变法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说明其政治 用意。(2)不同点可以从康梁与孙中山主张的政治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