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抓住时间信息1954年。从信息“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可以看出这是中缅关系。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就大大消除了缅甸人对中国的恐惧。故选D。A不对,中缅关系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C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方针;D是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宋代中书门下掌管财政
C.元朝中央只设尚书省
D.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门下掌管行政,财政由三司来掌管;元朝中央只设中书省;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内阁是明成祖时设立的。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丞相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创作了歌剧《茶花女》,推动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的人物是
A.罗西尼
B.威尔第
C.比才
D.舒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不同是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正确评价是
A.逐渐高速发展的国家
B.推行国营经济发展战略
C.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D.粮食尚不能自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本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