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1958年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BC时间上不符;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轻率的发动大跃进等运动,造成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难,针对这个情况,党中央提出 “八字”方针,内容包括:1、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2、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3、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4、节减财政支出。5、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7、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因此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其原因有(?)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其中客观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爱国之士、有识之士掀起实业救国热潮,纷纷投资近代新式工业也是重要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这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也说: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整理自《维基百科》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做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摘自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时代”的文化现象是什么?概括这一时代最突出的历史特
征。
(2)材料二中顾炎武、黄宗羲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的源头是什么?在当时陈独秀倡导这一运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特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参考答案:
(1)百家争鸣;社会转型(或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
(2)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
高度的君主专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的专制(八股取士)
(3)欧洲的启蒙思想或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反击了尊孔复古逆流;为进一步思想解放创造条件。
(4)“两个凡是”。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提升。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潮流。这种主张体现的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英雄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革命史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是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戊戌变法指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领导到农村视察,问党委书记“试验田的亩产多少?”党委书记回答“亩产1万斤”。领导说“还可以再多点吗?你们这里条件好,深耕下,还能多打点。”这一现象说明 (?)
A.领导重视农业生产
B.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C.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农业生产力提高明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亩产1万斤”明显是虚报粮食产量,即使今天看来也不可能实现,因此推断与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运动时期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浮夸现象严重有关,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