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分封卿大夫与诸侯的应该是周王,不应该是诸侯,所以⑤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不是诸侯的义务,所以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墩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知,“第一帝国”(秦汉)时期主要是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地区。而“第二帝国”(隋唐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而造成中国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心的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职 位 | 基 本 职 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1分);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1分);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1分);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1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是为解决
A.地方割据问题
B.丞相与六部尚书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挽救封建制衰落的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鉴于元代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的情况,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选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内部的矛盾,因此A错误;B项没有涉及到皇权,错误;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明朝政治制度
点评:明太祖废丞相,沿袭了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彻底废除。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逐渐建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后来权力不断扩大,掌握了票拟的权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历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