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肯定人的价值
B.强调知识的作用
C.推尊君主权威
D.重视道德的意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观点应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年份
| 中国进出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出口的比例
|
1850年
| 6%
| 2%
|
1860年
| 4%
| 6%
|
1869年
| 30%
| 13%
|
?
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
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
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由“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比例”可知中国逐步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市场;由“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出口的比例”可知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掠夺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对女子的要求,并没体现传统道德观念被抛弃,所以不选A;材料所讲的是女子不能有平等自由的恶习,所以B不符合;材料“有从夫之美德”可知并没有体现男女平等,所以D也不符合;从材料可以得知,近代中国的婚嫁礼俗中新旧并存。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请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回答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后两种制度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周初的分封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元代的行省制度(6分)
(2)分封制度的影响: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分)
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2分)
行省制度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地方与中央的矛盾(2分)
本题解析:
制度史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专题,新教材必修1即为政治文明史,三副图分别反映的是西周、唐朝、元朝的三个政治制度:分封制、三省六部制以及行省制,第一、二问较容易回答,第三问实际上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两队矛盾,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