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
?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材料二?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1999年
| 2000年
|
报纸总印数(亿份)
| 246.8
| 211.3
| 263.3
| 318.4
| 329.3
|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 280.799
| 647762
| 2332164
| 2931682
| 3381466
|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 38056
| 91572
| 383513
| 526483
| 585007
|
互联网用户(户)
| —
| —
| 7213
| 3014518
| 9021717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根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传媒的地位?
(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参考答案:(1)图一报刊、图二电影、图三电视、图四互联网。
标题: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精神的来源——大众传媒的变迁)等。
(2)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了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
(3)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
本题解析:本题以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展开命题。第(1)问依据图片考查基本的传媒形式并拟定标题,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容易作答;第(2)问主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注意数字的对比分析;第(3)问是对史料研究方法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滞后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出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原因:(1)国内缺乏安定的政治局面:建国前战争的严重破坏;建国后文革十年动乱。
(2)国际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建国前帝国主义的掠夺,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
(3)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长期采用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4)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修改八大正确认识;“左”的错误不断发展。
认识:(1)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
(2)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
(4)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
本题解析:本题时间跨度较,把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首先了解影响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国际国内政局的安定与否,经济建设的经验成熟与否,思想认识的正确与否等。第二层考查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
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普遍穿中山装和人民装,偶尔也有一些穿旗袍的女子,故A、B两项的表述是正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有的穿西服,也有穿夹克衫的,但不会穿马褂,故C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周润发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投资1、5亿元,历时三年精心制作。2010年1月22日《孔子》正式全球公映,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电影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壮阔激荡的乱世画卷和千古圣人孔子雄浑跌宕的传奇生涯,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惊天动地、大气磅礴的决战春秋图。
材料二?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2月,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材料四?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五 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什么仍然受到中国以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关注?(4分)孔子的哪些主要思想主张对现代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分)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宋明时儒学又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分)
(3)材料四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
(4)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5)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儒学?(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分)发展到理学或心学。(2分)
(3)关键:薄敛节俭。(1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
(4)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利用孔子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旧道德,动摇了儒家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分)
(5)批判、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的沃土上萌生了儒家思想。春秋后期,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丰富发展儒家思想,使其成为蔚然大宗;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神学化、正统化;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体现出了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儒学逐渐完善;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凸显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文明史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被汉武帝采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注意关键信息“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可知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节俭。这一时期儒学发展到程朱理学阶段,再次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注意关键信息以及所学知识,“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动摇了儒家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更应该抛弃。对这些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但是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道德意识、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义利观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社会都不无裨益。因此要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总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现代著名美术家王承利认为,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而取其真”。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对比下列两幅画,这种差异主要是?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统治与民主政治的差异
C.儒家自我道德人格要求与人文主义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