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 1934年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沿海早于内地?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所作出的反应加快?④中国早在1901年就出现汽车制造业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表格中上海与重庆的时间对比,可知中国的经济、技术近代化方面,上海(沿海)比重庆早,即①正确;从上海对“铁路”的反应需要51年到上海对“汽车”的反映只需要18年,可知③正确;表中的两项事例,不能得出“充分吸收”的结论,②被排除;1901年汽车在上海“出现”应是最早在上海使用的时间,不能说明④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明显的
A.社会主义性质
B.新民主主义性质
C.资产阶级性质
D.无产阶级性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的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的是资本主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废除封建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所以应该还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有
①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②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1978年后,因此①排除,由此也可排除ABD三项。故选C。②③④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取得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故选C。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法制建设方面,在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后,与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只有20%是在国内进行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以及材料二分别和哪三个国际组织有关?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3分)
(2)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这一趋势开始出现于何时?(2分)
(3)上述材料提到的国际组织中,中国是哪一个组织的成员?该组织的特点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加入该组织?(5分)
参考答案:
(1)国际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
(3)亚太经合组织。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原因: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使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相关知识。第(1)问,注意图片和材料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再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2)问,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反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趋势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第(3)问考查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如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C.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随着图片中支持率的上升可以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综和国力增强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支持,西方国家出于意识相态和国家利益不可能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所以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