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来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有(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限制为“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符合题意,③违背了人们正常的心理,④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欲为其国,必伐其聚(打击结党拉派,聚议朝政者)”
——《韩非子》
材料二 ?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利,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遂,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作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最大的进步意义在哪?这一进步思想韩非子具备吗?请举一列说明?
参考答案:(1)韩非子处在由奴隶主义向封建主义过渡社会大变革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2)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期;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3)共同点:都主张国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政治不受道德约束;宣扬暴力;权力是法的基础
(4)以“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体现了一种人本主义的政治观;不具备;韩非子主张“一断于法”,缺乏人道主义精神,韩非子倡导“君权神授”带有神学政治观的色彩。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韩非与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对比,充分的理解二者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的不同。韩非子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而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则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六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故选C。
点评:1999年3月15日-16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战国时期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糅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积极合理成分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荀子
C.孟子
D.孔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可用排除法:韩非子非儒家,孔子非战国,孟子重在“重民思想”,反对法家的苛政暴政;可用肯定法:荀子是战国儒家代表之一,他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与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都主张遵循自然规律,与法家主张的历史进化观都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6分)
参考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不同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
(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中可以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人文主义的比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是指明清时期批判思想为何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