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4分)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4分)
(4)当前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有何本质区别?(4分)
参考答案:(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国思想:以德治国、以德治民,反对暴政和任意刑杀。
(2)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独尊”地位,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学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目的: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4)含义: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补充,继承我国传统道德,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本质区别:当前强调的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与时代潮流接轨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本题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系统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的识记、分析与归纳能力。第(1)问可结合材料所给的对话形式联系教材论述回答,第(2)问应综合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回答,第(3)问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特点来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 化民”可得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目的
[? ]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的货充斥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1946年7月8日《解放日报》的这段话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C.封建统治的阻碍 …………………...
D.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说明美国商品占领中国市场,挤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市场和空间,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正确,它们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但与题中美国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特征不符。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艰难曲折的总特征。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遭遇重重阻碍,但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在遭受重大压榨中缓慢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始终未能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主导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特点也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同学之间出现了两种观点。你认为能够成立的是
甲: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再证明,只有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近代化争取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A.乙方观点
B.甲乙方都对
C.甲方观点
D.甲乙方都不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进行的,二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实现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