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万吨)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2)变化:1958——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变化:1960——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也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创作于1958年的漫画。该漫画创作的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我国生猪养殖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
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观察过去2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1992年—2005年是因为实行了:
[?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以推行____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__”,改革开放向城市拓展。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____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参考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浦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到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形象的描绘了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时代背景和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仍旧未能摆脱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想束缚,直至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这一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步伐极大地得以推进,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史实不符。
点评: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