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范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日“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棱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
(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
(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身败名裂。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作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恩威)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商鞅变法中为了加强基层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十二等爵制?②推行县制?③户籍什伍制?④连坐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商鞅变法中为了加强基层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②③④。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
C.反映了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
D.体现了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