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宣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
2、判断题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
①实现了井田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②满足了秦王称霸天下的野心
③完成了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
④推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选择题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现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