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一)
2020-08-06 03:46:21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赋役税收,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赖以生存的支柱之一。据此,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主要封建王朝对赋税征收进行调整、改革的几种基本情况,并举例
2、选择题 据《张居正传》(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同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 ) A.农商并重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重农抑商
|
3、选择题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是对哪项水利工程建设的(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
4、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三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5、选择题 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
|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
B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
C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D
| 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
|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