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十)
2020-08-06 03:48:51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社会(? ) A.经济上的需要 B.生活上的需要 C.生存发展的需要 D.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近代自然科学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经济上的需要是 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新中国初期主要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且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和建设大量学习苏联的经验,所以这轮留学热潮主要热门国家是苏联,欧美尤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不可能是热门国家,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政外交全面分析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由于对领袖个人崇拜的风气日益增长与阶级斗争不断地扩大化和绝对化,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②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党内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发展?④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文革”之所以发生,党内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发展是根源,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把权夺回来。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是其发展、扩大化的原因。因此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是对当时情况的错误分析,并不符合实际。 点评:文革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个人崇拜思想泛滥,给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文革后,国家吸取教训,加强了民主法治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雄碑耸云宵,金字照人寰。花放千堆雪,哀动万重山 诗文凝血泪,默首孕狂澜。挥泪继先烈,横眉斥国奸。”这首诗生动记录了(?)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卅运动 D.四五运动
| 历史并不仅仅属于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变化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请回答18-20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雄碑”(指人民英雄纪念碑)“花……雪”“哀动”等,可判断此诗记录了四五运动。本题的干扰项是A,因材料中有“国奸”而想当然的误判为“国奸”是指五四运动中的三个卖国贼,但综合材料可知,这里的“国奸”是指“四人帮”等。注意材料选择题要注意浏览全部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处理,忌思维定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就很难实现自立自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所,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长生久视,则摄主之术不可不明;欲其国之安言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梁启超《新民说》(1902-1906) 材料三 “五讲四美”活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一定要在这个活动中做全国人民的表率。 ——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1982年2月18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1)材料一反映的理想人格体现的哲学思想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文化建设的两个文件在内容上明显不同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文化建设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哲学思想:理学。(2分)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加强个人修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有利于和谐意识的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4分) (2)观点: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质。(2分)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戊戌变法的失败。(4分) (3)原因:前者针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拨乱反正容易出现的思想误区而突出“五讲四美”;后者针对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而突出“文化兴国”。(4分) 认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4分)
本题解析:(1)周敦颐是宋代理学大师,其以莲花特征比拟做人的高尚品格,即要抵制各种诱惑与欲望;结合所学可直接归纳出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主观意志,加强个人修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有利于和谐意识的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2)从材料二中可直接归纳出梁启超的观点是: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质;结合维新变法兴起的原因可知梁启超提出此种观点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戊戌变法的失败。(3)依据材料三两份文件来源的时间特征“1982年和2011年”可联想到二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即前者针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拨乱反正容易出现的思想误区而突出“五讲四美”;后者针对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而突出“文化兴国”;综合材料可直接得出如下启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