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的成果对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状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作用。指出新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分析新科技革命成果是如何推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
参考答案: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盘针传人、航海术进步、地圆学说被广泛接受,
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从而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向全球扩张;火车和轮船的发明有利于西方商品的大量输出,东西方的经济
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内燃机创制和使用,远洋轮船、飞机等使用,无线电报、电话等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40、50年代开始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第
三次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在9 o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本题解析: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扩展,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现代中国实行“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 A 项符合题意。BC项都是经济的范畴,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未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D项也未从社会制度性质上对我国的制度造成影响。
点评:一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97的临近,在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后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一国两制的方针率先用在了香港问题上。一国两制使中国在一个国家里同时具有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知识点,题干材料强调理解是万物本源,关键信息: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关键信息反映获取“理”的方式的信息可知,B项符合题意;AC项是心学思想主张,排除。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D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对峙近半个世纪。其作用是?
A.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C.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八一九”事件;两大军事组织的对峙,正能充分说明两极格局的存在,所以C不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环境非常恶劣,不能为发展中国提供发展机会。相反,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