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权巩固王权,特别重视“神的世界”,周人实行宗法制,强调尊宗敬祖,特别重视“祖先的世界”。“祖先的世界”的强化说明与商朝相比,西周强调宗族观念,故本题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时,“密镌一碑,碑中“誓词三行,……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主要反映出宋朝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和“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可以分析出宋太祖为官员的上书觐见提供了保障,也看出宋太祖广开言路,有政治开明的特点。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宋太祖的政治开明化。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明清两代都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社会
B.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
C.明朝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
D.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完全专制社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统‘政府’于‘王室’之下”。此后,君主专制进一步失去制约,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局面,延续600年之久。据材料可判断A、B、D说法正确,明朝之前中国也是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故D项错误。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点评: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原因: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为稳定和巩固封建政权。②标志: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缺少制约皇权机制,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1分)
⑶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1分)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
⑴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1分)
⑵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1分)
⑶雍正(1分)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
⑷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君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的自主权利日益减少。(4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秦代的中央机构,依据图示和教材内容不难看出答案。第(2)问考查明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从图中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而没有再经过宰相这一环节,就可得出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结论,这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第(3)问只要从图片中获取军机处的有效信息便可对照教材找出答案。第(4)问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概括再结合教材所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的自主权利日益减少。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就内容而言难度较低,在平时学习中要对此项内容按朝代去做纵向的比较,从而找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同时要注意把古代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进行对比,理解中西文明之间的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