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十)
![]()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改良 ③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 ④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6年7月18至19日,铁托(南斯拉夫)、纳赛尔(埃及)、尼赫鲁(印度)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政治会晤。7月20日,3国领导人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声明》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提出“应该建立世界规模的集体安全”,“应该继续并且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的接触和意见交换”。这表明
A.不结盟思想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已经出现
B.不结盟运动已经形成
C.不结盟运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起来
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题干时间是“1956年7月18至19日”,此时不结盟运动尚未形成,B、C项可以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D项也可排除;三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说明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已经出现,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主张用儒家的伦理纲常维系封建统治。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教育事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