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场 史论五篇: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 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三、“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四、“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五、“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摘编自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三项有关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2、选择题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3、判断题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
4、选择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
①宗法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选择题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①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