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点评: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标高考省份和非课标省份都备受重视,高考考查思想的重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宋明理学,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本专题的绝大部分试题出自本考点。相对而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则考查较少。本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易失分的地方有: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内涵;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考查文化科技的重点是古代科学技术、书法艺术、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就,科学技术部分又重点考查四大发明,相对而言,其他科技成就以及古代文学则考查相对较少。
本题解析:(1)“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分别对应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再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回答。
(2)根据材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可知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多学派的思想。
其思想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可知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性(兼收并蓄);再结合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原因分析。
(4)从前三问得出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商人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外国商品由中国商人代销的现实情形,C 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A项说法过于片面,B项全面概况的材料内容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爱华兕兴,女兕灭……”上述现象大规模出现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中的“剪发兴,辫子灭”可知是在民国时期的剪辫运动。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旧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1)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社交礼仪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增添了元旦和国庆节日。
(4)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贫穷状态,依然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及城市。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经济快发展的国家有:①日本②匈牙利③捷克斯洛伐克④波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异同的能力。思考时一要注意满足题干 所要求的三个条件;二要突破思维定势,不能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找答案,题目并没有要求 按照社会性质或意识形态来划分,所以没有必要预设一个思维框架来束缚自己的思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