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主张“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济南
D.武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侨民最多,民族企业最多,所以受西方生活的影响最大,变化也最大。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A.反对封建迷信
B.土葬改为火葬
C.春节禁放鞭炮
D.文娱活动增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②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第①项最早提出“断发”主张的是康有为,因此可排除①,故选D。从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留长辫子被认为是“满奴”,是清朝的象征;“断发”使得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留长发被人们耻笑为“猪尾巴”。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等,促进了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过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此时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错误;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和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C.晚清时期曾进行过社会习俗的改革既与史实相符,又与材料当中的叙述相吻合,故此题选C项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民俗学研究的重点,其变迁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学习本专题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社会生活变迁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