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是在
A.袁世凯控制清政府前
B.南北议和的过程中
C.袁世凯到南京就任时
D.宣统帝下诏退位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孙中山辞职的主要因素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逼迫,袁世凯满足赞成共和与清帝退位的条件等。宣统帝下诏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是为了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
B.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实现了印度的民族独立和统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同学说“民族解放运动者都主张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所以,甘地是一个民族解放运动者”,根据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对此你认为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大前提明显是错误的,民族解放运动并非都是主张非暴力不合作的,中国的民族解放是采用革命的方式;小前提是正确的,甘地确实是采用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结论是正确的,甘地一生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被称为“圣雄”。故选C。根据以上分析,其它各项明显错误。
点评:甘地被称为圣雄,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对印度甘地的这一运动,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地作用,也要分析出其局限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三个人物被称为亚洲觉醒的先驱,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材料三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材料五:“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片,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2分)
(2)材料二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3分)
(4)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3分)
(5)“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参考答案:(1)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1分)后来,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又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分)
斗争贡献: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的到来。(1分)
(2)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2分)
(3)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3分)
(4)否。“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4分)
(5)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领导土耳其人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须有所联合,分散的革命力量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所以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同盟会是当时几个主要的革命团体组成的,由此可以推知此时同盟会尚未成立,所以C项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明显相反,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