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D.黄埔军校的创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理解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加入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战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中经过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你认为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取得的最大规模的胜利。故选C。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的关系。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在正面战场,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二者都是在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纪念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
A.福建
B.广东
C.江苏
D.浙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学生出错主要表现在选择了D。其实,只要对照教材中《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就不会做错本题。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中,有福州、厦门两处在福建省,因此,应该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表明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是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③制定了同盟会章程 ④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充分体现了政党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倭”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对手日本,第④项正确;①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②③正确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思想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本题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