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共同纲领相比,五四宪法突出社会主义原则,这反映了?
A.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结束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
C.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1954年中国处于过渡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是牧野之战想象图。要想复原牧野之战的真实情形,专家可资凭借的价值最高的材料是:

A.周初“利簋”铭文
B.《史记·周本纪》
C.小说《封神演义》
D.电视剧《封神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史料的价值。一般来说,距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其史料价值相对较高,C和D,是虚构的,可以排除,关键是A和B,两者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是《史记·周本纪》毕竟成书于西汉,距离牧野之战已经非常久远了,而周初的铭文则相对较近,可信度相对较高。因为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优秀”应该指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央集权制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
材料二 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4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2分)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2分)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6分)
参考答案:(1)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分)
(2)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一是泯灭人性,材料二是提倡重视人性。(4分)
(3)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主要批判神学到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思想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问题。发展主要回答不同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统计,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这一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速度和规模已超过前半个世纪的成就
B.轻工业的增长速度大于重工业
C.外国资本在各行业仍占绝对优势
D.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12—1919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A、D、D符合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超过外国资本,C项错误。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