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摘自《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自《墨子》
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然后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摘自《孟子》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墨子的用人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孟子选择贤人的标准和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各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
2、判断题 (27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如影随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说来,激进主义对现存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怀有强烈的不满,对现存社会制度抱有彻底的否定态度,急切地希望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急剧和即时的改变。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色为重视已建立之体制并试图加以维护,并且尊重传统,视传统为不同时代所累积的智慧结晶。
——据百度·百科
材料二: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如下“共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一个近乎规律的“怪圈”:许多曾经激进的思想斗士,后来却“倒退”成为“保守”力量的中坚。在中西文化关系方面,一度鼓吹学习西方的积极分子,甚至完全由西方文化培育出来的饱学之士,后来都在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帜下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的怪圈”在康有为、严复、辜鸿铭的思想进程中都有鲜明的显现。
——据《破解历史的“怪圈” ——康有为、严复、辜鸿铭合论》
(1)列举孔子、老子思想中的“保守” 主张。(4分)
(2)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人的激进之举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8分)
(3)有人认为列宁是一位激进的保守主义者。你是否同意这种观念?请用史实加以说明。(9分)
(4)材料二中提到的 “历史的怪圈”,其实是对康有为等人的误解。对此,你如何加以理解。(6分)
3、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八字方针
D.改革开放
4、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某期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封面漫画所含历史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顺应两国人民愿望实现了中美建交
B.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谋求世界和平
C.美国舆论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改变美国对华政策
5、判断题 《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与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对外政策的主要不同在于
A.是否反帝
B.是否鼓励对外贸易
C.是否提倡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D.是否维护民族利益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