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到秦国主持变法前,深得魏国丞相的赏识,这位丞相是( )
A.李悝
B.吴起
C.公叔痤
D.景监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22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68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史记》卷87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四?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材料五?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8分)
(2)材料三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6分)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2分)
(4)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王安变法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6分)要求:①先就张之洞对三次变法(或改革)得失的论述作出评价。
②就王安石变法论述,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材料二 (张居正说)“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
——《张文忠公全集》奏疏二
材料三 (王安石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
材料四 张居正改革,首先是从整顿吏治开始的……为了整顿吏治,以达到为官清廉、治政清平,让人民生活安定,从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
——王双印《桎梏中的生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方针的不同。你对他们两人的方针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的切入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各自对改革结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拿破仑殖民统治措施有哪些相同点?
①打击马木路克势力?
②废除包税制?
③建立了一些近代工业
④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
⑤引种新的农作物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判断题 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的核心措施是( )?
A.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