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1年4月,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其作用是
①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②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③奠定了欧洲进一步联合的基础④防范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分)(必答题)

材料一?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世界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哪个历
史大事件有关?(2分)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2)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被“卷进文明中来”。(8分)
材料三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3)材料三认为中国经济现代
化在历史上曾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简要分析错失第三次机遇的原因。(4分)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国际直接投资对全球经济布局进行重大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两种观点激烈冲突——
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反对经济全球化。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面貌发生新的转变,支持经济全球化。
(4)请从材料四中任选一种观点,并作简要解释。(4分)
参考答案:【18分】
(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分)开辟新航路(或地理大发现)(1分)
(2)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
体;C.新的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D.新思想的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变革。(8分)
(3)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中国“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4分)
(4)观点一: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4分,解释一个观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是1999年中国流行的一首歌曲,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香港回归祖国
C.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D.澳门回归祖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历史学家罗德里克·弗拉特说:“历史学家所使用的许多质量上的判断或描述就有着一层内含的数量上的意义,有时还有必要使它变得明确起来。……没有从数量方面作出回答的知识,我们便不能解释‘重要’问题上的证据。”罗德里克·弗拉特强调的是
A.定量分析是唯一可行的史学方法
B.定性分析对历史研究没有意义
C.定量分析对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D.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题干中“没有从数量方面作出回答的知识,我们便不能解释‘重要’问题上的证据”一句分析,应选C项,定量分析对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A项说法绝对化;B项说法明显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定量分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点评:定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的方法,在计量史学中广泛应用。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出现的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佛教和陆王心学都强调内心的修炼。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