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言论,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李又发表了《焦土抗战与民族复兴》等一系列文章,阐述其基本主张,即在政治上为了发动举国一致的对日战争,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纵使全国化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在军事上,必须是总动员的全面战,而非局部战;是主动的进攻战,而非单纯的防御战;是游击战、运动战、坚壁清野相结合的长期消耗战,而非速决战。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1月20日,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遵照军委会关于确保鲁南、苏北,持久抗战的指示,制定了本战区的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一、保守鲁省大部及苏北地域,与敌行持久抗战。二、作战初期,应扼守黄河及沿海要点,直接阻止敌人之侵入;不得已时,亦须逐次诱敌深入鲁南及苏北地区,准备会战,予以极大打击,获得最后胜利。”
——[美]陈福霖莫济杰主编《新桂系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宗仁的抗日主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活动。(9分)
参考答案:(1)反对不抵抗;实行焦土抗战,绝不屈服;发动全国人民抗日,发动对日寇的全面战争;进攻与防御结合,游击战与运动战结合,进行持久战。(6分)
(2)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思想顺应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不断高涨的抗日爱国运动的需要;他的“焦土抗战”虽有缺点,但其抗日思想总体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指导长期抗日;他指挥的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是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相持的重大事件;李宗仁的抗日活动为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9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在政治上为了发动举国一致的对日战争,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纵使全国化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在军事上,必须是总动员的全面战,而非局部战;是主动的进攻战,而非单纯的防御战;是游击战、运动战、坚壁清野相结合的长期消耗战,而非速决战” 概括李宗仁的抗日主张。
(2)从思想和军事两个方面,一分为二的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活动。思想上李宗仁的抗日思想顺应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不断高涨的抗日爱国运动的需要;他的“焦土抗战”虽有缺点,但其抗日思想总体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指导长期抗日;军事上他指挥的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为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音乐茶座和看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时尚
B.鞠躬、握手等礼仪的推广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民国初年,旧有婚姻观念有了完全改变
D.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的“国服
”,为国人青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要阐述了
?
A.国君与臣民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D.民族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制天命而用之”指得是遵守自然的规律而对其加以改造,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
D.中美关系的缓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历史现象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的是①洛阳白马寺的建造②敦煌莫高窟的开凿③唐朝长安城的布局④《农政全书》的编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与外来文化没有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