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
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其中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生产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纺纱机
C.蒸汽机
D.蒸汽机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第一次有了除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之外的动力,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土楼的评语这样写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
闽西的永定山区分布着许多土楼,建于明清之际的承启楼即其中的一座(见图10),楼内有一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摘编自“中国网”等

图10承启楼
(1)概括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答案不得照抄原文)。承启楼堂联反映了哪些传统理念?
材料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厦门建筑

材料三

图14福建地形图(局部)
(2)据材料二,指出厦门近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3)数百年来,永定土楼持续修建而建筑式样基本不变,厦门的建筑却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理由:民居典范;世界独特;体现传统;集居住和防御双重功能。理念:人际和谐(或重视伦理道德);聚族而居。
(2)特点:新旧并存,中西合璧。
(3)原因:土楼位于比较封闭的内陆山区,受外界影响较小;厦门位于沿海地区,近代最早对外开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近代建筑为切入口,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命题体现地方特色,角度切入好,问题设计巧妙。
(1)这问考查学生概括能力,有一定难度,此外还要注意题目要求,不得照抄原文。
(2)要仔细体味图片反映信息,并加以概括,难度较大;
(3)既要仔细体味图片反映信息,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难度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国时期出版的《共和女界新尺牍》分上、下两卷,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劝姊放足书》《求女士结婚书》《论女界宜设法禁止娼妓书》等。这反映了民国时期( )
A.男女实现了平等
B.女权运动得到发展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西方平等思想的传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文献的名称可知,民国时期女子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女权运动得到了发展,故B项正确;A项本身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