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良、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2、判断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许多文物古迹受损,纪念古代伟大
水利专家的“二王庙”倒塌严重。“二王庙”纪念的是
A.大禹父子
B.李冰父子
C.李冰与郑国
D.诸葛亮与刘备
3、判断题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1801年,穆罕默德·阿里借助人民起义,夺取政权。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 埃及从此成为独立自由的近代国家
|
B
| 1854年,佩里率舰队再次到达日本,同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 日本开始确立了“文明开化”政策
|
C
| 1922年11月,土耳其废除素丹制(王权),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制(教权)
| 凯末尔改革结束了土耳其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
D
| 甘地主张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尽力调解教派争端
| 标志着争取国家独立的不合作运动开始
4、判断题 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较平衡 B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C西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D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5、判断题 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预计当年粮食产量可达3亿—3.5亿吨。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3.2亿吨。历经22年,粮食产量目标最终实现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 B.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 C.执行了综合平衡稳步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 D.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经济体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