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但不是全面否定。故A、C两项排除。三位思想家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其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故B项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因此选A.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是在后来汉武帝时期,与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没有直接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主张礼法并施
B.重视礼仪教化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意思是“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显然强调礼法并施 ,故选择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荀子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言论属于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几个“不”字,原文的大体意思是“不追求贤能,民便不争;不买贵重的货物,民便不因为钱而偷盗;使民没有欲望,民便自安”,这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相吻合;与儒家、墨家、法家观点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