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人物的主张或行动,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的有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存理去欲”中的“理”指的是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存理去欲”以及“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都是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天下稳定的目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家的根本出发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因为这里没有苛政”、“苛政猛于虎”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体现出了原始民本思想,即政治上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后来孟子把其发展,提倡“仁政”学说。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德治”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