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31年,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些发现和发明的最大影响是(?)
A.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B.推动电灯、电车等的问世
C.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所述是电从理论发现到实际运用的过程,其最大影响是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B两项是次要影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所取得的特权。只有A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规定;B中的苏州是日本根据1895年《马关条约》取得的特权;C中,1844年法国根据《黄埔条约》取得了该特权,后来美国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同样取得;D是美国根据《望厦条约》取得。BCD都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急剧变革的20世纪前期,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使得大连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连是新兴城市,由殖民者“一手打造”……受外来文化影响,大连人逐步接受新式礼仪,一些封建的仪礼如跪拜、请安等代之以握手、鞠躬。“老爷”“大人”等称呼被废除,“先生”、“小姐”等新式称呼已十分盛行。
材料二?东北地区……主食为玉米、高粱、小米。随着殖民者的入侵……特别是日本侵占大连后,大量的日式料理店鳞次栉比,发展速度惊人。至“九·一八”事变前,大连全市就已有日本吃茶店100余家。日本寿司、生鱼片等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材料三?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1944年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强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逐渐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前期大连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大连居民社会生活变迁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大连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1)居民交往简化,等级观念弱化,崇洋称为趋势?(3分)
(2)特点:主动性,被动性(或强制性)(2分)
原因: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日本侵略(3分)
(3)民族独立,学会扬弃(2分)
本题解析:(1)直接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即可;(2)从三则材料的内容中提炼出相关特点,即大连居民社会生活变迁呈现主动性,被动性(或强制性)的特点;结合材料内容可以找出其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即原因: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日本侵略;(3)本问题即可转换为对待外来文化的启示。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是高考近年来新增考点,就学科归属而言这些内容属于社会史的范畴,由于社会史贴近生活并能体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特点所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多有考查,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一系列的差异。因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三个地区实施的内容不完全一样。下述关于其共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归后都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社会制度长期不变
B.都不能单独享有国家主权
C.都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我国要对“三地”恢复行使主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经济恢复后才开始的经济建设内容,所以D项的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对一五计划的认识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