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主要体现了下列哪家的思想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观念,“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是培养品格高尚的人,和谐人与人关系,这正是儒学的一个主题内容。“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明人要知恩图报,这同样也是一个正直与善良的人应该做到的,也是儒学塑造人品格的一个方面。墨家主张“兼爱”,不涉及塑造人的品格问题。道家主张无为,与题意无关。法家主张法治,所以也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
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根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B.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C.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四川森林覆盖率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急剧下降,联想史实可知即为1958年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当时全民上山砍树,大炼钢铁结果造成了森林覆盖率的大幅下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也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唯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这说明
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
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色
D.古代东西方的“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古希腊的“民主”是指“人民” 中国《尚书》中的“民主”是指“君主”,是“为民当家作主”,这说明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故选D。A项错误,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且材料也为体现二者的比较;B项材料为体现;C项本身说法错误。
点评: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现“民主”一词,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儒家指导思想的体现。儒家强调民本、重民的思想观念。而希腊是人民主权,与中国的民主二字有本质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1956年党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同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因此排除BC;A明显错误,此时是要向社会主义方向过渡,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