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问题:
(1) 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 (1分)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3分)
(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2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4分)
(3)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1)观点:儒家学派(1分);内涵: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3分)
(2)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2分)
同: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团结合作、共同发展。(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异: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和平、安全、合作、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以强化道德教育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2分)
(3)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如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进行裁军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如与欧盟、东盟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金人游骑已及效畿。”该榜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B.宋金联盟友好交往
C.金军兵临东京
D.金兵进攻临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要理解“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1126—1127年。注意材料中的“金人”“郊畿”这些信息。A、B与材料没关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南宋由赵构建立,其年号是建炎,故D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关键因素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民的思想觉悟
D.国际国内形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和台湾长期处于隔绝状态。造成这一问题的最初起因是
A.蒋介石败退台湾
B.美国军队进驻台湾
C.联合国大会决议
D.国共两党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选项A在1949年4月;选项B在1950年6月,选项C应是对事实的确认,选项D是深层次的原因。故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