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协约国势力强大
B.同盟国内部存在矛盾
C.列强无信义可言
D.列强以自身利益为中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要理解在对外关系中国家利益决定一切。意大利对一战的态度如何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互间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
B.世界领土即将被瓜分完毕
C.垄断资产阶级掌权,加剧了国际竞争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14年一战爆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的大好机会,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改变策略。在一战期间,共有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提供的援助弥足珍贵。”1918年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中国人轻视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
请回答:
(1)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一战中华工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方式:“以工代兵”或“劳工参战”。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2)作用:为一战中协约国方面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图上奥匈帝国告诉了我们时间在一战期间,选项BC符合,但图中阴影部分原属俄国范围,现为德国占领,依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胜利时,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1918年3月,苏俄政府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属德军占领,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对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此题是要求选择四个选项中哪个事件和同盟国反对意大利法西斯没有关系,联系教材可知,阿拉曼战役英军在北非战场打败德意法西斯,实现北非战场转折的重要战役,《大西洋宪章》是美英联合发表的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的宣言,针对所有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而登陆西西里岛是英美联军攻入意大利本土的重要战役,B项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协调对德作战,开辟第二战场,和意大利没有关系,答案为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尤其是C项不容易排除,因为此宪章中没有直接涉及意大利,需要学生展开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