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世民的行为违反了孔子主张等级秩序的“礼”,违反了董仲舒“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三纲五常思想,还违反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但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此无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中国古代,有助于缓解社会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不公平现象的制度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制度的弊端?(4分)
材料三
(2)分析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提取有关汉唐间地方机构分布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四
(3)提取材料三两幅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建筑的风格和体现的实质有何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制度:图一西周分封制,图二秦朝郡县制,图三西汉郡国并行制(6分)
弊端: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下,权力世袭(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4分)
(2)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原因:汉经济重心在北方;唐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北经济趋于平衡)(8分)
(3)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8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首先分析历史地图,找出关键性的地方,联系所学进行分析判断。从图一的封国及文字说明可知应是周代的分封制;图二的郡县广布,应是秦代;图三郡县与封国并存,应是汉代。回答弊端,只要正确理解材料“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唐行政区划不同及原因的掌握。从图中的行政区划可知,汉代的时候,北方的州密布,而南方十分稀少,可谓是“地广人稀”。而唐代的时候,南北方分布比较均匀。分析原因要结合这两个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及经济中心的变化归纳总结。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制度对建筑风格的影响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联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对比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皇权至上,体现在建筑风格上往往是高达宏伟,气宇轩昂,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西方的民主政治,“与民共治”,是一副亲民的态度,建筑风格则以平朴见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区划沿革及原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态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 |